我死之后 請將Q幣和QQ號留給兒子

2010/5/29 13:42:27    編輯:軟媒 - 笨笨     字體:【

Win7之家www.airtaxifl.com):我死之后 請將Q幣和QQ號留給兒子

本文作者: 陳佼(互聯(lián)網分析人)

  如果有一天你死了,我是說如果(本專欄的讀者應該普遍無需面對死亡問題),你的QQ、Q幣、網游裝備、微博賬號就一定要陪葬嗎?

  關于虛擬財產繼承的問題,早已經有廣泛討論,大概結論就是:根據現(xiàn)行法律,虛擬財產不屬于“財產”,也就根本談不上“財產繼承”。如此看來,除非改革法律,上述假設將成為無頭公案。

  之所以翻出這個老話題,源于我最近的一次真實經歷:我的一位朋友意外死亡,由于事出突然,他的網絡ID、密碼、密保等等一切信息外人均不得而知,包括他身邊的親人。這可出了大問題——QQ、網游等就算了,要命的是朋友的支付寶賬戶中存在大量余額。

  朋友的父母委托我這個“網絡專家”處理這一事宜。嚴格意義上來講,支付寶信息也屬于虛擬財產的范疇,對于能否拿回余額我心里也沒底,但在和淘寶方面多次交涉后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還是有解決方法——將朋友的個人資料、死亡證明、遺囑、法院判決書等相關材料掃描上傳,審核通過后,賬戶中的余額就可以退回到銀行賬戶。盡管有些繁瑣,但耗費幾天時間還是完成了任務。

  隨后我也撥打了騰訊的客服咨詢同樣的問題,得到的答復是:騰訊不提供相關服務,要取回死亡用戶的QQ、Q幣,只能通過“密碼申訴”的途徑解決。如果既不知道QQ號碼,也不能提供申訴材料,3個月后,該QQ的一切信息都將被系統(tǒng)清空。

  眾所周知,盡管根據騰訊官方的規(guī)定,Q幣只能作為騰訊相關服務的支付手段,既不能變現(xiàn),也不能當作其他交易貨幣,但很多網絡購物的賣家是承認Q幣的,正如大家都承認支付寶一樣。也就是說,支付寶的余額是“真金白銀”,Q幣又何嘗不見得是“真金白銀”。

  同樣是基于互聯(lián)網的虛擬服務,支付寶和QQ截然不同的處理結果,其中到底有什么差別?根據騰訊的回復,問題在“實名制”上——騰訊無法確認QQ用戶的唯一身份,也就無法使這種身份得到轉移、繼承,而支付寶在注冊時都經過了實名制認證,不存在任何操作風險。

  但在目前的法律環(huán)境下,我們真的無法繞開“實名制”,變通地解決這個問題嗎?我建議騰訊針對這種“死亡申訴”開放相關材料的提交審核服務,系統(tǒng)可以監(jiān)控所申訴的QQ登錄情況,假設3個月沒有任何登錄記錄,即予以采納,將相關QQ信息轉交給提交者。

 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這純屬多此一舉,其實不然,根據CNNIC最新的報告,中國目前50歲以上的網民占到了6.4%,以當前4億網民計算,這個數(shù)字是2500多萬。隨著時間的推進、高齡網民群體的擴大,騰訊始終要面對越來越多QQ用戶的去世,不未雨綢繆,恐怕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投訴。

  有句俗話說:看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,要去公共廁所。套用如此句式,看一個互聯(lián)網企業(yè)服務的優(yōu)劣,可以看它對“死亡用戶”的態(tài)度。歸根到底,一切關乎用戶體驗的問題,都是大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