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in7之家( www.airtaxifl.com):平板電腦,微軟,你不行!
新聞來源:《電腦報》筆記本整機周刊
當蘋果的平板電腦才被曝光時,微軟就有了與之對應的概念產品——Courier平板電腦。然而當iPad上市熱賣一個月后,微軟卻無比尷尬地宣布取消Courier計劃。事實上,在平板電腦領域,微軟的“利空消息”可說是接二連三,出了少量山寨勢力外,幾乎沒有大廠提及微軟的Windows或Windows Mobile系統(tǒng),就連PC界多年的“戰(zhàn)友”惠普也于近日宣布放棄Windows平臺的Slate平板電腦產品……在平板電腦領域,微軟系統(tǒng)似乎已被業(yè)界拋棄。
戰(zhàn)友皆說拜拜 轉投谷歌懷
蘋果的平板電腦iPad銷量突破100萬臺僅僅用了28天,而業(yè)界公認是最成功手機產品的iPhone上市之初銷量突破100萬臺用了74天。這一數(shù)據(jù)已經向我們傳遞了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:平板電腦已開始走紅。然而有趣的是,在平板電腦開始走紅之時,大部分微軟的“戰(zhàn)友”——PC廠商卻顯得“不著急”,惠普專心于收購Palm、聯(lián)想在重推LePhone、華碩在搗鼓ASUS@Vibe……其實他們并非不急,以上舉措,都在為自家移動應用的發(fā)展布局。待到手機產品軟件服務平臺體系搭建完成時,PC廠商就會大規(guī)模切入平板電腦領域。
為平板電腦這類移動應用產品布局需要一定時間本不足為奇,但PC廠商的這種“不著急”態(tài)度中,其實也傳遞出了“放棄Windows”的信息。從三星、東芝公布的平板電腦產品計劃來看,它們都將采用谷歌的Android系統(tǒng)。而微星、聯(lián)想、宏碁等PC廠商,在未來的平板電腦計劃中,也都從未提及“微軟”二字。即便是在平板領域動作最快的PC廠商戴爾,其平板電腦產品Streak也已向微軟系統(tǒng)說拜拜,轉而投入谷歌Android的懷抱。
系統(tǒng)+模式多重問題 缺乏競爭力
為什么在平板領域,PC廠商全部向微軟系統(tǒng)說拜拜?這是一個頗值得研究的問題。
有人提到了授權費用問題——由于Windows和Window Mobile(以下簡稱WM)都是要收費的,即便是WM系統(tǒng),授權費用也高達每臺20美金,而Android則是免費的。這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,在生產制造端來說,20美元的成本增加不是小數(shù)字。然而,微軟的操作系統(tǒng)在平板電腦領域存在問題還絕不僅僅是授權費問題這一點:
對比基于LINUX內核的蘋果桌面及手機操作系統(tǒng),Windows系統(tǒng)對處理器頻率和內存容量的要求更高。這在高性能的傳統(tǒng)PC平臺上或許不是太大問題,但在平板電腦上,這就成了很大的問題:平板電腦受限于體積,無法植入太高頻率的處理器、大容量的存儲介質,因為這會導致巨大的發(fā)熱,嚴重影響到平板電腦的穩(wěn)定性和電池壽命。即便是WM系統(tǒng),也存在相同的問題。WM系統(tǒng)的“死黨”HTC“倒戈”到Android系統(tǒng),也有這方面原因。
另外,出于對“壟斷”的“無限渴望”,微軟的Windows系統(tǒng)一直都做得很封閉。從Windows(XP、Vista到Win7)上我們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,微軟更傾向于自己的操作系統(tǒng)就能壟斷用戶的所有應用。即便是WM系統(tǒng),也秉承了Windows的特性。這種封閉的系統(tǒng),強調操作系統(tǒng)本身的做法,帶來的是不理想的用戶體驗,而這是以應用為主導的移動類產品最忌諱的。所以,終端制造廠商要提升產品的用戶體驗,就必須對其進行二次開發(fā),但封閉的系統(tǒng)又加大了二次開發(fā)的難度。相對于開放的LINUX類系統(tǒng)(如Android),微軟的系統(tǒng)顯得缺乏競爭力。
除了以上問題外,微軟系統(tǒng)還缺乏有競爭力的應用開發(fā)及盈利模式。與谷歌的Android系統(tǒng)完全免費,鼓勵開發(fā),更多依靠后期增值服務獲利,而終端廠商則依靠應用贏利分成的模式不同,微軟系統(tǒng)的終端產品中,最貴的軟件往往就是微軟操作系統(tǒng)本身——回想一下傳統(tǒng)電腦上的Windows的售價,我們就能充分感受到,微軟一直是靠操作系統(tǒng)本身在賺大錢。但在以應用為主導,且產品價格不能太高的平板電腦領域,這一模式顯然問題很大,它既增加了終端產品的成本,又阻礙了軟件開發(fā)者的積極性。開發(fā)者面臨的是一個相對封閉的、開發(fā)難度更大的操作系統(tǒng),更嚴重的是,微軟從未認真去運作和開發(fā)者利益共享或進行分成的商業(yè)模式——而這,恰好是蘋果擅長的,也恰好是谷歌擅長的。群眾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——靠一大堆工程師設計操作系統(tǒng)賺錢的微軟,顯然還沒有想明白這一點。
多重問題的重疊,導致了微軟的操作系統(tǒng)在平板電腦領域失去了先機。事實上,就連“最親密的伙伴”英特爾,也在力推自己的Moblin系統(tǒng)和應用程序商店,力圖借此創(chuàng)造出屬于自己的“軟硬結合”的移動應用領地。盡管比爾蓋茨近日宣稱微軟不會放棄平板電腦,但我們目前還沒看到微軟有任何試圖搶回平板電腦市場的舉措。
觀點 - 擺脫固化思維是關鍵 否則未來也沒戲!
在移動應用產品領域,由于產品的硬件性能相對有限,更多的得靠應用(軟件)支撐,所以應用的重要性就被進一步提升了。很顯然,目前PC廠商遲遲不發(fā)布平板電腦產品,而是轉戰(zhàn)手機和軟件平臺,正是基于對當前自身劣勢的長遠考慮。
微軟是軟件廠商,在移動應用領域本有先天優(yōu)勢。然而,微軟似乎一直對平板電腦產品缺乏應用層面的正確認識,這點從Courier項目上就能看出端倪:從放出的演示視頻來看,Courier完全是一臺針對設計師這一小眾群體開發(fā)的繪圖和記事“工具”,而不是針對大眾應用的產品。缺乏更大層面的受眾群體,Courier無疾而終也就不難理解了。而且,在PC領域呼風喚雨慣了的微軟顯然還沒能轉換思維。“打開窗口(指Windows操作系統(tǒng)),你就擁有一切”——這句比爾蓋茨在10多年前說的話,實則也反映了微軟希望以Windows為中心的發(fā)展策略,而微軟也一直是這么干的。而對于主導地位的過分渴望,對于操作系統(tǒng)本身的過分強調,已讓微軟陷入了“Windows固化思維”中,無論在任何終端產品上,微軟都希望消費者首先認識自己的操作系統(tǒng),認識微軟,而非應用本身。封閉的系統(tǒng)、高昂的授權費用、未給軟件開發(fā)商提供良好的開發(fā)環(huán)境和利益分成模式,其實歸根到底都是受到Windows固化思維的影響。
我們知道微軟“轉身”的困難,要想擺脫十多年來的習慣思維,改變十多年來的成長和發(fā)展模式,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也非易事,更何況是微軟這樣的巨人。然而有一點是肯定的,如果微軟不能想明白平板電腦是大眾應用的產物,不徹底放棄固有的Windows思維和運作模式,那么在平板領域將徹底沒戲。不過,我們相信微軟有這樣的實力,或許,Windows Phone 7就值得期待。
評論列表
查看所有 條評論